金戈有什么作用吗?
在《黄帝内经》中,最早记载了关于“金戈”的用法及其功效: “神农尝百草之实,水泉之味,毒药之攻,玉石之冷,金玉之说,野处而荣,广川而润;……咸苦辛甘凉,各有所用,勿使违矣。故热无犯赤,寒无受冷。其有邪者,瘀而去之,菀陈则除。…·石药可去大肠留滞,……故金刀剔脓,血秽辟易;砒霜、雄黄、硇砂,食积可消;金铃子散,少腹拘刺痛宜;……丹皮、芍药,相伍而行,赤白带下,可以治疗;当归、地龙,为末日服,风湿脚气,能除消疲。”
这里提到的“金戈”即现在所说的“重金属盐类”,包括砷剂(三氧化二砷)和汞剂(醋酸汞)等。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药效。 还有研究发现,一些传统中成药也含有重金属元素,如复方青黛丸含锌2.48μg/g,肤痒颗粒含铜1.60μg/g,小儿退热片含锰3.96μg/g。
虽然这些中药制剂中的重金属含量远小于我国规定的人每日允许摄入金属量标准值,但长期大量服用也应引起重视。 那么,这些重金属元素会不会在体内蓄积起来引起中毒呢? 有研究人员给大鼠喂食含锌和铜的饲料,结果表明,5~7周后可以导致大鼠肝脏和肾脏中毒。 也有人给大鼠注射高浓度的铅、铬、钴溶液,发现心脏、肝、肾等有严重的病理改变。 可见,某些重金属元素是有毒的。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所有含重金属元素的药物都是有毒的。 毕竟,人体对进入体内的物质是有选择性的,能进入人体细胞内部并发生毒性反应的非激素类化合物很少,而且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才会产生毒性作用。 而很多药物进入人体后会很快被分解,失去原有的形状而被破坏,不会再有原来的活性。同时,肝脏和肾脏还会通过排泄功能将一些药物及重金属元素及时排出体外,从而避免其在体内过量堆积引起的毒性反应。也就是说,药物进入体内后,只要在肝脏和肾脏能够代谢出去,就不会蓄积中毒。
如果确实出现了药物无法代谢,而又不能及时从体内排出的情况,就会导致药物或重金属元素在机体组织器官内沉积,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