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雌激素是一种女性激素,由卵巢分泌产生,在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生殖系统和内分泌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雌激素的结构及分类 根据天然雌激素的结构不同可分为: 19去甲睾酮(DHT)为雄烯二酮的衍生物,是体内活性最强的内源性和外源性雌激素,与ERβ结合的作用强度是雌二醇的数千倍;
雌二醇(E2)又称“双氢雌酮”或“二氢异炔烯酮”。 为雌激素中最强的植物性激素之一,与ERalpha和ERbeta均有很强的亲和力。此外还有:雌三醇(E3),雌酮(E1),孕二醇(P2),孕三醇(P3),雌马酚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有雌激素分子中的C17羟基都可以被氧化生成17-氧代类固醇,这种代谢产物可以进一步与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ERs)、膜蛋白以及蛋白激酶等发生反应。
而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些可扩散的17-羟基化合物可能并不是通过激活核内靶基因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控制离子通道功能而起作用[1]。 不同类的雌激素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各有差异,但均能同EEA受体相互作用,引起类似效应,称“类雌激素样作用”(estrogenic effect)[2]。 目前,已鉴定出5种不同的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1、ERα2、ERβ1、ERβ2和ERβ3,它们的分子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能够识别不同的雌激素分子并具有相应的激素特异性。其中,ERα1和ERβ1主要表达于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反应最敏感;ERα2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于雌二醇的刺激作用最为敏感;
ERβ2和ERβ3主要存在于骨骼和脂肪组织中,对雌二醇的反应不敏感。但是,目前对每种受体的研究较多的是只有ERα1和ERβ1。 对雌激素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基因水平 (二)转录水平 (三)信号传导通路 除了直接刺激靶器官的外周作用外,雌激素还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卵巢激素的分泌。 另外,有研究人员发现,短链脂肪酸也可能作为第二信使参与调控雌激素的合成[4]。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雌激素对全身各系统都有重要影响,但目前的研究证据尚不能证实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或抑制有其直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俊廷. 17-羟基类固醇的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 (08): 523-526+553.
【2】杨桂兰, 马小燕, 王晓玲. 雌激素的代谢与调控[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04, (04): 457-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