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叶草起什么作用?
四叶草学名苜蓿(Medicago),俗称三叶草或青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0cm.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片椭圆形至倒卵形,边缘有钝齿,顶生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3-9片;托叶半箭状盾形;花两性,腋生,有短柄;萼管状,4裂;花瓣4,黄色,倒卵形,基部有爪;雄蕊8,2列,内列的2枚有退化雄蕊5裂片;子房有毛。荚果扁平,沿缝线开裂,有棱,每棱形成宽翅,顶端有喙。种子椭圆或倒卵形,灰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原产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西南部,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处。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在南方种植范围最广。
【药理】 四叶草含有皂苷、黄酮类等物质,对机体功能有着多方面调节作用。 目前对于四叶草的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
1.氧化应激 在生理状态下,细胞受到氧气供给不足或者自由基产生过多等应激原刺激时,细胞会启动抗氧化防御系统,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四叶草中含有槲皮素、异鼠李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及β-胡萝卜素等多种抗氧化成分,它们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消除体内产生的自由基,进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1]。
2.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四叶草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而发挥抗炎效果。其中,黄岑苷是目前发现的具有较强抗炎症活性且安全有效的有效成分之一,它可以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阻断炎性介质的释放,进而抑制炎症反应 [2]。
也有报道称,四叶草可以通过上调肝脏中IL-10的水平,进而阻止由脂多糖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及肝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3]。还有实验证明,四叶草提取物对结肠癌细胞SGC7901具有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肿瘤细胞增殖周期中的G1期的细胞数量,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有关,而G0/G1期是细胞调控自噬的重要时期,因此推测四叶草可能通过激活自噬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4]。
有研究表明,四叶草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而发挥抗炎效果;通过干扰核因子-κB的信号转导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还可以通过影响细胞膜上NAD(P)H氧化酶的亚单位,从而抑制炎性因子的生成。这些信号路径最终都可能导致炎性的反应过程受阻[5]。
3.抗病毒作用 四叶草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特别是羟基苯并二噻吩衍生物,此类化合物对HIV-1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阻断病毒的吸附和穿透过程而发挥抗艾滋病的作用,还可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反转录酶的活性,从而减少病毒复制[6]。
四叶草还能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进而增强肝细胞蛋白激酶C和核因子-κB的活性,从而减少乙肝病毒的复制以及病毒的基因传递[7]。有实验表明,从四叶草中提取的苯丙素酚类成分可以通过抑制HSV-1的DNA聚合酶活性,从而阻断病毒复制,进而起到抗病毒的效果[8]。
4.抗肿瘤作用 临床上对于乳腺癌、肺癌、肝癌等的治疗中可以发现,四叶草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而发挥抗肿瘤的效果。四叶草还可以增加肿瘤微环境中的M0巨噬细胞群,进而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达到抗肿瘤的功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