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婴儿发烧怎么办?
古代的医术没有现在的发达,很多人面对疾病的到来时,毫无办法,只能听天由命。 古人将疾病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病又可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外伤七类,内伤病又分劳倦、忧思、饮酒、饮食、失血、痰饮等类。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体温受“阳”的影响,如果体内的“阳”不够,身体的温度就会偏低;而“阴”是制约温度的,当体内的“阴”不足,就会发热。
《黄帝内经》就有记载:“智者之治病,必知其来源……知热者之病,以寒治之;知汗者之病,以水治之。”意思是聪明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分清病因,知道身体虚损所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疾病的问题。 而现代人一遇到小孩发热就急着去医院挂盐水,殊不知这是伤害孩子身体的一把刀。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病是可以吃中药食养调养的,比如小儿感冒出现高热,很多医生一看到高热就急于用抗生素、退热药,却不知很多感冒都是病毒感染导致的,药物不仅杀掉了有害菌,同时也杀掉了体内正常的菌群,造成日后复发机率增加,而通过食用清热、解毒的食物,配合适量运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往往能事半功倍。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记得有一次因为受凉感冒了,妈妈给我煮了一碗生姜葱白汤,喝下去微微出汗,病就解决了。还有一次因为积食导致发热,爸爸给我炒了一盘南瓜子,吃下去胃里舒服了很多,晚上睡觉时热退了。 在临床上我常碰到这样这样的情况,患者因病情反复,来到医院就诊,一问病情,原来是医生嘱咐的口服药没按时按量吃,或者刚刚吃完,间隔时间还短,就急于停药换药,或是看到症状有所缓解,就过早停药,反而造成了病情反复。
在中医眼里,任何疾病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只要抓住这一时机,善于利用食物这一良药,很多时候可以防患于未然。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该学会辨别孩子的冷热虚实,掌握正确的食疗方法,帮助孩子调理身体,让他们少患病,远离药物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