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达到供需平衡?
先引用一句名言:“如果我是凯恩斯,我现在就买入黄金并长期持有” ——— 杰森·伯恩《谍影重重》 在研究金本位制度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各国要签署金本位协定? 因为市场机制是非常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吗? 不对。1929年经济危机之前全球贸易一直持续增长,在危机爆发的这一年反而出现了倒退。因为贸易萎缩,各国都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关上了国门。 所以是美元荒和汇率波动导致了金本位的出现——当时美国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拥有最多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当其他国家从美国进口商品时,需要向美国支付美元;但当其他国家遭遇金融危机,急需国际援助时,美国政府可以提供的只有黄金和外汇储备。那么为了维护本国的汇率稳定,防止货币大幅贬值,不得不向美国出口商品换取美元,购买美国的黄金或外汇资产作为外汇储备。这就达成了平衡。 但这里有一个矛盾之处:金本位要求各国的货币政策是完全透明的!以实现国际间贸易的公平。但当时美国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远超其他国家,关税和外汇管制手段又十分强劲(35%的关税壁垒和严格的外汇管制导致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奇迹成为可能),在这种绝对实力面前,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选择实际上是很有限的,相当被动。
所以这种完全透明的货币政策其实是弱者的游戏。真正强者的游戏是在不透明中寻求垄断利润。 到20世纪70年代,这种情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与黄金脱钩,各国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货币政策了。于是各国央行开始大量持有美元资产,而不再求助于黄金。因为持有美联储的债券比拥有黄金更可靠。
这就是说,在货币领域,美国实现了从强者到弱者的转变。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美国的产业政策成功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用凯恩斯的话来说就是:供给方的力量改变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这其实就是让凯恩斯主义失效,或者说令凯恩斯主义难以自圆其说的根本原因。因为在凯恩斯看来,宏观经济最重要的调控力量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现在供给方的力量超过了需求方的力量,也就是说在经济低迷时期,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的策略不再有效。
因此凯恩斯关于宏观经济理论的整个体系面临挑战。 如果凯恩斯主义失效,宏观经济学是不是就不值得研究了?凯恩斯主义是不是就要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呢? 其实不是的。凯恩斯自己早就预见到这种情况了。他在《通论》的结尾写道: “我在本书中所提出的分析,对于任何非技术性的阅读者而言,似乎几乎毫无价值……我恐怕,这些理论将不会在很长时间内具有什么实用性。” 其实凯恩斯所说的“分析”指的就是他的货币理论和古典主义一样,主张货币的中性。而凯恩斯所谓的“实用性”就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到了60年代之后,随着产业政策的兴起,凯恩斯的这一“实用性”事实上已经破产了。直到最近,凯恩斯主义才又一次占据了经济学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