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通过与肝脏细胞表面及血液中其他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推测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起作用。
(1) 抑制凝血因子(Ⅻ、�、VII、X)的生成: 肝素对血液有抗凝效果主要是因为可以激活蛋白C和蛋白S系统,从而抑制血栓烷A2产生,使凝血因子Ⅴa、Ⅶa失去辅因子而减少,进而防止血小板聚集。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凝血因子的基因水平来发挥抗凝作用[6]。
(2) 影响血液凝固的其他环节: 除了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外,肝素还有影响血液循环中其他凝血因子的活性,如直接抑制Ⅷ 、 Ⅹ 、 Ⅴ 的活性;还可以通过增强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增加纤溶酶的形成,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
(3) 拮抗抗凝物质: 在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下,由于肝脏能够合成、储存和释放肝素,因而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抗体内升高的抗凝物质,保持机体的凝血/抗凝血平衡。当出现病理状态时,肝脏的上述功能可能出现紊乱,引起抗凝物质或具有抗凝作用的物质浓度升高,从而导致出血倾向。 动物实验表明,肝素还能通过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降低心脏负担,从而起到保护心脏的功效。临床上也发现,在心肌梗死后早期(7天内)给患者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降低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