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几个月可以听到声音?
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的胎儿听力已经形成。在胎儿期,听觉器官和神经已经发育成熟,此时胎儿对声波已经能够做出反应。 因此家长可以在4个月后开始有意地给宝宝“说话”,比如每天轻柔地告诉宝宝他的名字、告诉他时间的变化(如早上、中午、晚上)、告诉他周围的环境(如窗外有汽车经过的声音)等。只要不是太嘈杂的声音,都可以作为宝宝的早教内容。 但是需要注意一点是,虽然宝宝能够在4个月后听见声音,但是通常要在6个月后才能理解成人所说的句子,因此6个月之前,宝宝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
除了言语的刺激之外,妈妈还可以试着给宝宝放一些舒缓的音乐,音乐对于宝宝的大脑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过需要注意,并非所有的声音刺激都对宝宝有益。例如,强烈噪音或者频繁、大声的喇叭声都会对宝宝造成损害;而过于安静的环境也不是有利于宝宝成长的。
妈妈应该为宝宝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安静的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声音强度都要适宜,让宝宝更好地成长。
其实从5个月起,胎儿的听觉系统就开始工作了,准妈妈的谈话、外面的车辆喧闹声甚至音乐声,他们都能捕捉到。如果仔细体会,准妈妈会发现不同的音乐或声音,对腹中的宝宝会产生不同影响。譬如,当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时,原本处于安静状态的胎动会变得明显,甚至剧烈,就像是小孩子受到感染后兴奋、活跃起来了;而听到重金属摇滚乐时,原本还在积极活动的小家伙可能会突然安静下来,这也是胎儿受到强烈声音刺激后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一般情况下,胎儿更喜欢听柔和、舒缓的曲调,对音调较高、节奏较快的乐曲反应较激烈。建议首选播放如《梁祝》、《天鹅湖》等世界著名乐曲,或者流行于世界各国的经典民歌和地方戏曲。需要提醒的是,一切带有歌词的曲目不建议播放,因为已经有研究证实,胎儿不喜欢听人声的。
放音乐时,准妈妈取仰卧位,曲起双膝,一盘20分钟的磁带为宜,在播放时可轻轻拍抚腹中的小宝宝,让他(她)在音乐声中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