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素对肝炎有作用吗?
“酵素”这个词翻译得相当不严谨,应该翻译成生物激活剂。它其实是酶的别称,我们体内有很多酶,这些酶都有特定的分子结构,只有特定结构才能发挥特定功能。而很多酶其实都含有活性基团(也就是具有催化活性的部位),这个活性基团可以是蛋白质、氨基酸或者小分子糖。所以从定义上来讲,只要是有一定分子量的,能够发挥代谢功能的化学物质都可以称作“酶”。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说的酶都是指那些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可以迅速被细胞吸收利用的,而且只能通过细胞内外的一些特定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酶。 因此从定义上来讲,任何进入细胞内的物质其实都是“酵素”(enzyme). 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把"enzyme"这个词专门用来指那些来自植物的,含有活性苷类的化合物(这些成分通常能够发挥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这类来自于植物的叫做植物酵素(phytic enzyme)。
1974年,日本医生福井谦一发现了酵素的一个新属性——酵素可以通过血液运送。在之后的数十年间,很多国家都陆续证明了这个发现。 1986年和10年后,美国分别制定了《营养素生物可用性法案》和《成人及儿童营养百科全书》,指出“虽然食物中存在的营养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释放出来,但一些研究认为,某些营养物质可以在不被消化液分解的情况下直接被人体吸收。人体肠道菌群可能参与这些营养成分的活化过程。”并补充了“许多存在于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他们不需要预先消化为单糖或氨基酸。”
之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食物中的营养素以完整的分子形式进入人体后,可以无需胃酸及其他消化液的辅助就能直接消化吸收,甚至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并且能发挥生理功能[1-3]。 2015年以后,我国也开始关注到了这一点,在《中国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中收录了“大豆异黄酮”“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D3”和“叶黄素琥珀酯”等作为保健食品原料,明确其可利用的营养素身份。
目前,国内对于食用酵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他功效逐渐被发现,如抗氧化[5]、抗病毒感染[6]、免疫调节[7]等等。最近更有研究表明,通过服用酵素的方式有可能控制糖尿病的病情[8]。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食品中含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也不一定都具有相同的保健价值。比如同样富含硒元素,但是硒代硫酸酯是人体内唯一一种有机硒,可通过血液循环直接进入肝脏,而硒代甲基硫氨酸只能通过肾脏进入全身循环。二者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存在差异[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