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里黄芪有什么作用?
黄芪,中医常用于气虚证的治疗。《神农本草经》记载“主痈疽、久败,痈疡,腹痛”,说明黄芪有托毒生肌、清热解毒的作用;《日华子本草》记载“治一切虚损,补五脏,治胃气,益力气”“壮筋骨”,说明黄芪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养血生津的功效;现代《中国药典》记载黄芪的作用更是丰富而独特,包括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应激能力、保护血细胞生成、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等。 还有诸多关于黄芪的药理研究。
198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首先发现黄芪具有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明显降低环磷酰胺所致动物免疫功能低下,还能增加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发挥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 之后不少的研究证明,黄芪对多种免疫性障碍疾病都有较好的效果。如慢性肾衰(CRF),肾病综合征(NS)、糖尿病肾病(DN)、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GN)以及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免疫功能抑制状态等,均属于中医“虚劳”、“水肿”、“癃闭”、“痹症”等范畴,均有黄芪的用武之地。 除了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外,近几年来的研究显示, 黄芪还可通过非特异性刺激胸腺和外周淋巴细胞生成,进而间接刺激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并可以通过影响血液生理参数来提高机体的免疫性能。
中医药在改善免疫力低下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临床上许多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往往从健脾益气入手,取效后不断调整剂量、巩固疗效直至痊愈,这与西医单纯使用激素、细胞因子或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甚理想而需终生服药的作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