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不出汗吗?
人们出汗是体温调节的生理功能,人体在36.5~37.5℃的最佳状态下活动,各种酶的活性及人体的免疫力都是最佳的。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主要靠设在脑干的体温中枢来控制,它通过调节发汗量及排尿量,控制人体的体温。婴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神经调节的功能也就不够完善,控制出汗的神经功能受到相应影响,所以说婴儿的出汗多少与神经调节功能有一定关系。
此外,影响出汗量的因素还有: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孩子的活动量;进食尤其是蛋白质类进食较多时,由于蛋白质在体内氧化过程中产生能量较多,也会引起出汗增加。所以,孩子夜间睡觉出汗多,不一定与疾病有关,与神经发育也有一定关系。如果孩子没有其他症状,生长发育正常,不必为此担心。给孩子创造适宜的环境,注意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孩子睡眠时衣着不要过多,尽量穿单衣、盖单被,衣服、被褥不要过暖、过厚,保持清洁、干燥。对于“假性佝偻病”(就是由于喂养不当、饮食中缺钙、维生素D也可能出现类似佝偻病的方颅、肋骨串珠,化验血钙、磷及骨骼碱性磷酸酶正常,没有佝偻病的代谢异常,也经常出现夜间出汗多)的孩子,预防性服用维生素D(每天400单位),多晒太阳,适当增加奶类、鱼、肉、蛋、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多给孩子户外活动,减少高糖、高脂肪的摄入,一般2~3个月后多能改善出汗过多的情况。如果孩子伴有其他症状,如偏食、挑食、困倦、易激惹等,化验检查有缺钙(钙低于8mg/dl)或有维生素D缺乏,则要考虑有佝偻病的可能,应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