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觉一惊一乍的怎么回事?
孩子睡觉时不自觉的惊一下,这是大多数人见过或自己也出现过的现象,人们通常称之为“闹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如果只是偶尔出现,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频繁出现那就需要调理了。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肝主筋,开窍于目”。人在睡眠时,身体的各项功能减弱,肾精、肝血都处于内存敛藏的状态,阴不配阳则阳亢,阳亢导致风动而惊。
从西医的角度来讲,出现经常睡眠惊醒的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缺钙 可能出现佝偻病的一些早期症状,如枕秃、多汗、易激惹、易激怒、半夜突然大声叫喊,严重时还会出现“夜啼”和“磨牙”等症状,还可能导致出牙晚。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家长就需要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去检查。
微量元素不均衡 缺锌和缺钙一样,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锌的缺乏会影响到钙的吸收,进而也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同样也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影响孩子的神经发育,时间长了会导致孩子智力发育受到阻碍。
食物刺激 饮食过辣、过油腻或者喝浓茶、浓咖啡等,都可能出现失眠多梦、易惊醒等症状,特别是晚上睡觉前,最好不要吃这些容易刺激大脑兴奋的食物。另外,如果伴有脾虚症状,如饭后经常感觉腹胀,需要按摩腹部后才可以缓解,而且睡眠也不好,可以考虑存在食物没有完全消化而出现的大脑神经的应激反应,可以应用醒脾养儿颗粒来调理,一方面可以健脾消食促进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还可以安神助眠促进睡眠。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睡眠中出现惊叫声并伴有坐起甚至下床跑动,通常醒后不记得惊叫声,如果经常出现这种表现提示孩子可能存在梦游或者梦惊现象,需要家长注意看护以免出现安全事故。另外,如果出现晚上睡眠不安宁,建议到医院就诊查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