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怎么输液?
儿科患者绝大多数为学龄期儿童,好奇心强,易激惹,对周围事物有陌生感和恐惧感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加之小儿血管弹性好、管径细、皮下脂肪厚,暴露不充分,给静脉输液造成很大难度,尤其是外周静脉输液,患儿不配合可造成抢救时机的延误等严重后果。
因此,儿科患者多选择深静脉置管进行输液治疗。深静脉置管是指经皮穿刺将导管全部或部分放入脉管系统内以维持血管通路,能保持血管条件并能减少刺激性药物对浅表血管的损伤。
目前认为首选颈外静脉途径,如颈外静脉有损伤、感染、血栓等不能使用,应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为最后选择途径。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患儿年龄小,生长发育快,体格变化较大,并且患儿因患病原因抵抗力差,其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可导致患儿脱水,皮肤血管脆性增加,敷料易潮湿,导管固定易松动,管周密封不严而致局部细菌沿导管侵入皮下或进入血管形成隧道,使感染发生率升高。
由于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所以置管后的护理尤为重要。患儿应穿全棉柔软衣服,衣服不可过紧,以防导管被牵拉,影响导管固定。在患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活动不置管侧上肢。
陪护人员不可接触置管患儿,杜绝交叉感染,禁止在置管侧上肢测量血压。对于哭闹、不配合的患儿,在静脉输液时可给予5%葡萄糖水口腔含漱,分散注意力,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置管后应加强巡视病房的次数。
深静脉置管为危重症患儿提供了有效的输液治疗途径,使抢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减少了外周血管的反复穿刺,为患儿降低了痛苦,而且不影响患儿的活动,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