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假性近视怎么治?
发现孩子眼睛有问题,家长们首先想到的是带小孩去看医生,其实,在带孩子就诊前,应尽量先排除假性近视的可能性。 那么,如何来判断孩子的眼球是否有病变呢? 一般建议先用仪器测量眼轴长度(即眼球前后径的长度)。如果儿童眼睛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而通过检查后发现眼轴过长或过短,且度数大于0.50D(1度等于0.25cm;0.50D就是0.5cm的屈光不正度数),则很可能是由于调节功能出现问题导致视物模糊,这时需要及时配镜治疗,通常1个月左右即可看见改进。 如果经过一个月左右的佩戴眼镜,孩子的视物症状仍无改善,则建议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真性近视的可能。 父母还可以观察孩子日常的表现,判断其是否出现眼部疾病导致的视力问题,如经常用手揉眼睛、眼睛发红且有大量分泌物、看东西时喜欢眯着眼睛等。如果有上述情况之一,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对因处理。
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眼睛存在假性近视的情况,在经过合理规范的验光配镜后,视力都能得到明显改善。 但如果不加以干预,孩子眼睛长期处于调节疲劳状态,很容易发展成真性近视。对于患有假性近视的孩子,除了配戴框架眼镜外,还需要配合睫状肌麻痹剂点眼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睫状肌麻痹剂包括阿托品滴眼液和托吡卡胺滴眼液,这两种药物都属于散瞳药,用药后可以使睫状肌完全麻痹,从而放松调节,一般用药后4~6周可使睫状肌的兴奋性与传导性都恢复正常。 在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进行治疗的期间,应注意让孩子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用眼。 对于小儿假性近视的治疗,关键是正确矫正与合理应用睫状肌麻痹药物,避免造成眼科不良后果的关键是消除诱发因素,如预防近视、远视性屈光参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