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碘有什么作用?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过多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多食易饥、体重减轻、怕热多汗、心慌失眠等。 治疗上一般通过口服药物如甲巯咪唑或丙硫氧嘧啶来降低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控制症状;而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重症甲亢患者则通过注射碘剂(包括碘化物注射液和甲状腺造影剂)来尽快控制甲亢的危象以挽救生命。
目前常用的碘制剂包括碘化物注射液和甲状腺造影剂两种。其中,碘化物注射液又分为有机碘化物和无机碘化物两类。 无机碘化物可直接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用于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及释放。此类碘剂包括碘化钠(NaI)、碘化钾(KI)和含碘乙酸(IAc)。由于无机碘化物可透过胎盘,故孕妇禁用。
有研究发现,在无其他药物使用时,妊娠早期应用较大剂量碘化钠(300 mg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用7 d)可能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而在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这种风险可能降低甚至不存在[1]。对准备分娩的母亲应在整个孕期密切监测血中甲状腺激素的水平,以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 使用较大的剂量也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当严格遵医嘱进行。
而有机碘化物需要经过酶的作用才能转化为甲状腺激素,因而具有较弱的刺激甲状腺细胞的功能,常作为辅助治疗药品应用于临床。常见的有机碘化物包括碘塞罗宁(又称促甲状腺激素类似物,TSH)和四碘季铵溴化物2.5%溶液(TBI)。 目前国内应用的促进甲状腺功能的药物主要为TSH,包括醋酸TSH、氢氧化TSH 和碘化TSH。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是直接刺激甲状腺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使甲状腺激素原转变为甲状腺激素。
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随时检查甲状腺的大小、质地和性质,以及血液中所含的甲状腺激素的数量并记录下来,以便与治疗结束时作比较。如果治疗一段时间后,这些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则可继续治疗直至停药。如果在服药期间出现上述指标恶化,则需要立即停药,进一步确诊治疗方案后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