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两个月能站吗?

单于博婷单于博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不能,宝宝太小了,脊柱还没发育好,还直不起来,如果让宝宝过早的站立或者行走,对宝宝以后的生长发育有不好的影响 新生儿期(0-28天):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特别是刚出生的宝宝,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很容易造成脑损伤和肢体软瘫,如果父母强行抱起孩子或让孩子坐立、站立,孩子的肌肉力量会受到影响,脊椎也会因为承受不了体重的压力而变形。

婴幼儿期(3个月-12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适当站立,但时间不宜过长,更不能练习走路。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腿部肌力还不发达,下肢难以支撑身体的重量,如果强行站立,很可能引起骨骺损伤。同时,宝宝的腰椎发育尚未成熟,无法承担身体重量,如果家长强行训练孩子站立、走路,很有可能导致宝宝腰部受损。

幼儿期(13个月-6岁):在这个阶段,除了提醒孩子不要站着睡觉以免影响骨骼发育之外,可以慢慢开始培养孩子独立行动的能力了。比如学习站立、扶物步行等。不过这个阶段孩子的骨骼可塑性很大,如果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就容易影响骨骼正常发育,因此家长要注意纠正孩子不良的姿势。

学龄前期(7岁-12岁):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逐渐有了自主意识,会尝试着去独立解决问题。在培养自立的同时,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骨骼及肌肉组织,如注意站姿、坐姿,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并加强营养补充。

查系源查系源优质答主

首先说一下,小儿运动发育的规律。小儿运动发育从头开始向躯干、下肢发展;由近端向远端发展;由粗大运动向精细运动发展。所以,学站、走的时期要远远晚于坐、爬等运动。同时,运动发育存在着个体差异,早一些晚一些(不超过半年)属正常现象。

人类直立行走是受神经、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等协同作用完成的。过早学站、走,如果不能完成正常的直立位,可对脊柱、骨骼、关节、肌肉等造成不利影响,影响以后的正常直立及运动。同时会影响到其他运动技能的发育,例如精细运动、语言等。

综上所述,早教上有一句话是“0-3个月主要靠睡眠发育、4-6月靠玩耍发育、7月以后靠学习发育”。2个月主要靠睡眠发育,不主张早期干预。1岁内小儿以仰卧位为宜,可以增加腹部受凉的机会,预防消化不良,促进下肢肌肉发育,为以后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睡眠充足,有利于身高增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