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驼背如何治疗?
一、病因学 1.遗传因素 30%的驼背有家族史,在双胞胎中的发生率是7%~25%; 2.营养障碍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不良特别是钙和维生素D缺乏可造成骨骼畸形,这是发生驼背最常见的病因。肥胖患者也可能出现驼背,这主要是由于脂肪过度分布等原因影响背部肌肉支撑力所致[4]。
3.运动系统疾病 某些急性传染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可能引起驼背,这是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椎体萎缩,产生脊椎变形而引起的驼背。小儿麻痹后遗留的肌肉松弛也是造成驼背的原因。
二、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隐袭,发病年龄多为9~16岁青少年,男性较多。初期常无自觉症状,仅躯干逐渐变矮、脊柱开始弯曲,胸廓狭窄,心肺受压,易患气管炎及肺炎;继则出现腰背疼痛、下肢麻木乏力,活动后加重,休息则可缓解。晚期身体各系统均可受累,可有消瘦、贫血、乏力、食欲不振、心律失常等症状,若合并感染,则发热、白细胞增多。
三、检查与诊断 通过观察病人是否有上述临床表现,再结合X线检查,即可进行诊断。
四、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尤其应注意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如做“米”字操);积极防治结核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 对于已经发生的驼背,除了佩戴支具、理疗、热敷、按摩等措施外,还应积极纠正不良姿势,注意睡眠时的姿势,必要时使用睡杆;坚持锻炼,如游泳、慢跑、俯卧撑、瑜伽等,以保持充足的肌力及柔韧度;还可练习太极、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健身术。对于已发生明显驼背者,则可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拉伸脊柱,恢复生理曲度。
药物方面主要是对症处理,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消除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同时应用软骨保护剂,如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刺激软骨细胞合成蛋白聚糖,维持和增强软骨基质代谢能力,抑制损伤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达到延缓骨质疏松,防止骨质流失,增加骨骼强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