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肾上腺素作用原理?
异丙肾上腺素的受体亚型是β2,而短效的β2激动剂,通过兴奋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通路,刺激蛋白激酶A(PKA)使钙离子内流增加,细胞内的游离钙增加后,触发钙离子依赖的钾通道,引起膜电位变化,进而引起支气管收缩。
但是,这样的收缩是可逆的,在几分钟后,随着cAMP水平的下降和β2受体的脱敏,异丙肾上腺素对支气管的刺激效应会逐渐消退。但如果不加控制地反复使用,长期刺激β2受体,则会使机体对异丙肾上腺素的敏感性降低、耐受力增加,甚至会产生抗药反应,此时如果突然停用药液,患者会出现血压骤降、心率减慢、心律不齐等不良反应。 另外,还有小部分人群(约5%)对β2受体有超敏状态,即使很小的剂量也可能会引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症状,这属于药物的变态反应,需特别注意。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吸入性β2受体激动剂多为短效制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 、特布他林(Terbutalin) 以及丙卡特林(Procaterol) 等,此类药物通过雾化给药可快速有效抑制哮喘的急性发作[1]。
对于轻度持续哮喘发作的患者,也可口服或注射给予β2激动剂,以缓解症状;对于重度持续性哮喘或对常规剂量激素、β2激动剂治疗无效者,还可采用静脉注射长效的β2激动剂,如溴化异丙肾上腺素 (Isoproterenol bromide,IBP) 和盐酸四氢异丙烯肾上腺素 (Tetrahydroisoproterenol hydrochloride,THIHCL),此类药物可通过激活β2受体,间接促使腺嘌呤核苷酸环化酶系统产生cAMP,调节细胞功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短效还是长效的β2激动剂,均不能单独用于哮喘患者的长期防治,仅可作为应急解救用药。同时,由于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与成人不同,应避免盲目使用β2激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