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在中药里什么作用?

穆媛媛穆媛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去年冬天,一个下午,我和几位师兄在讨论一个药物的作用,因为当时对很多药物的药性不是很了解,就随手拿起一本书来查,那本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其中收载的药物共有5000多种。 由于2015版药典是一部,内容比较简单,我就随手翻到小麦这一味药,看到药典中记载的小麦的功能与主治是:养心安神,益肾益气,止渴除烦。用于心烦失眠,虚劳发热,泄利下重,脚气水肿等症。 看了这个功能与主治,我心想,这味药能治这么多病,应该是个常用药了;但是由于我对临床上的具体应用还缺乏了解,所以又翻阅了大量文献,这才了解到,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喜欢用这味药,也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会用到这味药。 因为我在整理中医古籍时,发现历代医书对于小麦的应用记载并不一致。

比如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在《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提到“脾虚湿盛,小便混浊如涕泪”,“脾虚土湿,清阳不升,心火下移,非此不能清。” 所以李东垣主张,治疗上述症状要用生麦芽,用法是每服三钱(9g),水煎服。 到了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惟汤剂之中,用麦芽者甚多,而散剂则用者绝少……” 为什么张景岳会说“惟汤剂之中,用麦芽者颇多”呢?这是因为古代中医开的处方都是熬汤药,而不是现在吃的颗粒冲剂或者胶囊剂。所以张景岳认为,在古代,人们使用麦芽的方式是以汤剂为主。 除了张景岳外,清代名医徐大椿也认为,治脾虚湿热之品,宜煎服不生芽之麦子。 在明清时期,中医对于小麦的使用是有分歧的,一部分人主张用生发之气的小麦芽,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当用沉降之气的小麦皮,这是因为古人发现了不同品种的麦子,其功效是有区别的。

不过现代临床医生应用中药的时候,并没有严格遵循古人的经验,无论是药用部位还是炮制方法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发现现代医生使用的中药小麦冬来源于药用栽培品种,即属于普通小麦族。

我国最早的一部本草专著《新修本草》指出:“凡作羹食,多用小麦。若作粉及馒头、饼饵之类,多用大麦。”我国古代使用的药物小麦,并不是我们现在吃的主粮小麦,而是指含有麸皮的“全粒小麦”或“麦麸”。 近代医家张锡纯在论述自己设计的“石膏牛奶粥”时说:“欲清胸中之郁热……以小米为粥,熟后调进生石膏粉,或用生石膏适量,同小米煮粥亦可。若觉胃中灼热难忍,可酌加白糖少许以缓其热。” 这里所说的“石育”,就是含结晶水的碱式硫酸钙,又名熟石膏。张锡纯强调,这里的石膏是指生用,而且要“研细成粉末”。如果直接用水冲服,则效果不佳。 为什么要选择生石膏,不用煅石膏?这是因为生石膏偏于凉燥,有清热生津、降火除烦的功效;而煅石膏偏于温燥,具有收涩止泻的作用。 张锡纯还指出,治疗阴虚内热的疾病,宜选用含氨基酸较多的蛋白质食品,如鸡蛋清等。 如果患者出现高热烦躁、口干舌燥等症状,可以用生石膏配生地、知母、芦根水煎服,也可以单独用生石膏炒熟成粉,每次6g冲泡服用,每日两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