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宝宝可以艾灸吗?
小儿艾灸,是中医儿科里非常经典的一个治疗方式 很多小宝贝,体质虚寒,动不动就感冒、发烧、咳嗽、腹泻;或者是容易烦躁爱哭闹、晚上睡觉不踏实,翻来覆去;再或者是有脾胃不调、积食、厌食的,都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来进行调节。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宝贝都能用艾灸来调理。比如说湿热体质的小儿就不适宜用艾灸了。 那么,为什么灸法对宝贝这么有效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灸法的主要作用是温经散寒。人体小腹以下,一直到脚底的经脉,都属于阴经,这些经络最怕寒邪,一旦寒湿过重,就容易出现疼痛、肿胀、痉挛等不适症状。而通过艾火的温热刺激,能够很好的温暖脏腑,祛除体内寒瘀滞气,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除了温经散寒之外,艾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效,那就是“行气通络”。 人的经络都是连着的,上下贯通,内外循环。如果阳气不足,经络就会淤堵不通,导致毒素垃圾排不出,营养进不来。而艾灸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可以通过温热的刺激,打通经络,让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当然,儿童并非一切都用灸法。如果出现高热、昏迷、喘息急迫等情况,就必须立即送医院急救,不可以继续使用灸法。
一般不建议6个月宝宝艾灸。艾灸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为它能够调节气血和平衡阴阳。而小儿属于“纯阳之体”,且脏腑娇嫩,如果使用艾灸不当的话,容易因为身体无法承受而上火。
其实,“小儿纯阳之体”说法在中医界是有争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的儿科医生都不愿意给小孩子施灸,而且也不建议小孩子施灸,这是中医界普遍的认识。
小儿之所以不宜施灸,不是不能灸,而是因为小孩子是娇嫩的,不会表达,如果不能准确判断是否上火,而勉强使用艾灸,很容易导致小孩子上火,出现便秘、食欲不振、口臭、大便干燥、咽炎等。如果真要施灸的话,也必须在有经验的大夫的建议下进行,否则别轻易使用,尤其是使用温灸的时候,小孩子更加不宜使用。
虽然一般情况下,不建议给6个月宝宝艾灸,但是艾灸有回阳、救逆、固脱的特效,如果遇到脱肛、遗尿、急性拉稀等情况,施灸1-3次也是可以的。在火邪耗散,病情缓解后,就不要继续艾灸了。
另外,有些宝妈在给宝宝施灸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比如体质上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拉稀、精神萎靡、哭闹不安、少食厌食、大便干结、口舌生疮等症状,这是因为小孩子体质娇弱,对艾灸反应敏感,气血正在发生调整而导致的正常反应,可以继续施灸并配合小儿推拿来缓解不适症状。
而小孩子出现这些反应,往往是由于施灸的时间过长或间隔时间过短或手法使用不当、火温和火力没有达到要求、室内温度低、或是小孩子体质特殊等情况造成的。因此,出现这些情况时,建议下一疗程改变原来的灸法,减少施灸的时间或是增加间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