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几个月就会说话?
小孩子语言发育的规律是这样的: 2个月,能笑出声; 3个月,会找声音来源; 4个月,看到东西会伸手要; 5个月,听到语音会转头; 6个月,会笑出声音,并且会重复发音; 7个月,会发a、o的音;8个月,会发出爸爸、妈妈的音; 9个月,可以发出一个词; 10个月,会说一个短语,如“爸爸”; 11个月,会叫爸爸、妈妈; 12个月,会说几个字,如“打”,表示他要打倒什么东西的时候会用这个单词。 1岁半到2岁,是孩子语言爆发期。这时候孩子的词汇量飞速增加,句子长度也呈指数增长。这个阶段也是家长们最容易感觉孩子语言能力差异最大的阶段。
2岁左右,宝宝一般能够比较流利的表达自己想要做什么,想什么,还能和大人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虽然这时候的孩子不能像成人一样用复杂的句子,但孩子们已经能用丰富的词语和语法结构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3岁以后,孩子的语言水平几乎不再有什么显著提升了。除了那些特别聪明的宝贝,大部分宝宝的语言发展都是呈稳步增长的。当然,在孩子的语言学习过程中,父母的作用巨大。家长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次鼓励都会对孩子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所以想要宝宝早日开口,父母们首先要做好引导者角色。不要认为宝宝还小就忽略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其实,小宝宝们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他们能从出生第六个月开始尝试和自己讲话,并用点头摇头等方式来回答妈妈的问题。
妈妈们一定要抓住这个重要的语言敏感期,给予宝宝最贴心的陪伴,多和宝宝交流。在沟通中,让宝宝学会更多的词汇,掌握更复杂语法结构。除了和妈妈交流,也要积极回应宝宝对爸爸、爷爷、奶奶等人发出的信号。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内敛,不容易说出自己想法的宝宝来说,家人积极的和宝宝讲话,有助于宝宝早点开口。
孩子说话晚的原因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日开口说话,毕竟孩子说话早的话,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这能大大方便父母带孩子。但有的孩子已经两岁了,还是不能开口说话,这就会让父母比较着急。其实孩子说话晚有先天性的原因,也有后天教育的原因,如果孩子存在说话晚的情况,父母要看看是否存在这些原因。
第一种是先天的生理缺陷,比如先天性耳聋,又比如舌系带过短,这类孩子不能正确发音,所以也不会说话。第二种是孩子缺乏交流,这在农村地区比较普遍,爷爷奶奶不爱和孩子说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说话了。第三种是孩子过于乖巧,当孩子乖巧的很,什么事都听父母的,就会缺乏表达意愿,最后也不能正确说话。
想要正确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就需要抓住孩子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孩子3岁前都是语言发育期,而1~2岁是语言的暴发期,孩子能够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达意思。而3岁之后孩子的语言能力已经定型,如果前3年不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以后想改变就比较难了。
锻炼孩子语言能力的方法
用孩子的口令
很多父母喜欢对太小的孩子说什么“抱抱”,但其实这不利于孩子认知,孩子会认为这是个词,而不会分别这是两个字,这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父母要用正确的汉字去和孩子交流,而不是使用一些儿话,这样会阻碍孩子语言发育。
增加和孩子的互动
很多孩子不爱说话,主要是因为缺乏交流,平时生活中可以增加和孩子的互动。比如喂孩子吃东西时,可以问他“开不开心”、“需不需要”之类,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需求,这样能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以后在生活中孩子的沟通能力也不会太差。
给孩子阅读
孩子在2岁之后会进入阅读期,所以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给孩子挑选一些绘本。在睡前或者闲暇时间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来阅读绘本,这样也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