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虚化有什么作用?
在拍摄时,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虚化的情况,例如 ①想将人物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②想增强画面的氛围感; ③想表达主角与世界的脱离感等等... 而想要实现上述这些效果,就要学会制造景深。 所谓“景深”就是物体(一般指人像)前后所保留的清晰度。 而营造景深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虚化」来实现。
通常我们所说的虚化也就是指对焦不实。 当焦点不聚焦在某个物体上时,这个物体就会形成虚焦、模糊的现象,此时这个物体与它周围的对象就形成了清晰的区分。 所以当我们利用镜头或后期制造出虚化效果,其实就等于营造了景深,而这样的画面无疑是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而且,除了通过镜头或者后期制作虚化外,一些拍摄时的「小技巧」也能帮助我们拍出「虚化感」。 比如当被摄者与摄像者的距离比较远的时候,由于「景深很长」,所以只要稍不注意就可能变成「大头照」,此时就可以通过后期添加一个近景的虚化边框来补救一下。 又或者是借助小道具为画面「留白」,以空出来的区域来暗示「主体」的存在。 又或者可以通过「前景」来制造虚实对比。 当然,上述这些小技巧都需要我们在进行拍摄时多留个心眼,避免失误。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 有时候我们可能并不需要刻意去营造景深,因为自然的景深往往更能打动人心。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大光圈来拍摄,一般来说,光圈越大(数值越小),就越能拍出虚化的感觉。 比如下面这张照片,虽然我是将人物置于景深范围内拍摄的,但由于使用了 f/1.8 大光圈,所以整体看上去仍然有不错的「虚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