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偷小摸怎么办?
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过偷拿、偷吃东西甚至偷钱的行为,但是,家长对这种情况的反应和处理意见不一,因为很难界定自己孩子的“拿”是建立在分享和友爱基础上的“偷”,还是在撒谎和不诚实基础之上的“偷”。如果家长处理不好,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甚至会成为孩子今后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其实,6岁以内的孩子处于自我中心期,他们相信自己能得到一切,认为所见到的或是想要的就应该属于他;而7~8岁的孩子,则把任何从别人的控制下拿走东西的行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孩子在9岁以前,不管他做了多少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最多只能算“模拟性”行为,他不能对自身的这种行为和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分析。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孩子有这些行为发生,并且顺利地达成了目的,就更会助长他们的不良行为。他们会觉得:既然拿走别人的东西这么容易,以后我还可以这么做。长此以往,他们就开始漠视自己行为的本质,也不再为自己的过失承担任何责任了。因此,当孩子出现“偷拿症”时,家长要及时干预,因为孩子此时处于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形成期,正确引导他们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