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什么作用?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这时节气温最高,阳气最盛,阴气衰弱至顶峰,养生要顺应自然变化。 《黄帝内经》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观点。 “夏养三伏”也是中医倡导的“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养生观的具体表现。
1. “冬病夏治”,哪些冬病可以夏治? 冬病就是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一般分为四大类:阳虚体质(虚寒性疾病);气虚体质(免疫功能低下者);痰湿体质(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血瘀体质。 这些病的治疗通常都有“夏治”的做法,即所谓的“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包括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穴位注射、中药内服外用、食疗等。在诸多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灸法和膏药。 灸法中的艾条温和灸可用于一切冬病夏治。使用简便,随用随取,安全可靠。如果搭配穴位使用,效果更佳。 除了直接使用的灸法,还可以将艾条放入药袋里,制作成药浴泡脚、药膳食用,同样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此时做膏药,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效,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 三伏天如何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僻不生,长生久视”。 意思是说,聪明智慧的人调节生理活动以适应季节的变化,不使身体受到损害而延年益寿。反之,愚蠢的人不懂得根据四季变化调整自己的饮食、锻炼等方法来养生,就会招致疾病,减短寿命。古人特别强调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随之生发,阴气逐渐减少。顺应这一趋势,养生要注意阳气的养护,同时注意阴气的调养。 “无厌于日”,指不要躲避太阳,不要觉得夏天白昼长就拼命睡懒觉;要多晒太阳,接受阳光的照射以生发阳气;还要多出汗,排出体内的毒素,“无厌于日”,才能养护阳气。 “无扰乎阳”是指不要过分消耗阳气。夏天本来就属火,人体阳气在这个季节相当旺盛,如果再过度劳累,大汗淋漓,不仅耗伤津液,还会损伤阳气。夏天劳动养生需要适可而止。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里所说的姜不是我们日常做菜的生姜,而是老姜,带有辛辣味。 《中国药典》中也有记载,姜是药食同源的食材之一,具健脾益气、温胃散寒的功效。现代营养学表明,姜含挥发油、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引起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从而促使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肠蠕动,有健胃消食、止泻通便的作用。夏天适当吃姜对身体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