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走路比较好?

闫香美闫香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3个月!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由于空间狭小,只能蜷缩着身体,头朝下,全身基本处于一个体位状态,只有脖子可以稍微活动;出生后,宝宝的第一反应就是伸展四肢、抬头、翻身等,这些都是需要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来支撑完成的。

如果过早的让宝宝练习走路,腿部以及核心肌肉力量不够,无法保持身体的平衡,就很容易摔倒;而且婴儿的骨骼比较柔软,如果经常摔着,很容易造成骨骼变形。

另外,新生儿的足底筋膜弹性很差,足底的肌肉也不发达,如果不注意,就容易造成踮脚,也就是脚趾用力着地而导致的。所以,新生儿期(出生28天内)的孩子是不建议强制学走路的,这个时期应该以趴、抬、翻、滚、坐、爬为主,锻炼孩子的肢体协调性。 如果家长担心孩子未来走路问题,可以让孩子多进行爬行训练,很多小孩子不会爬就去学习站立和行走,这样对将来走路会有影响,会出现O型腿或者X型腿。

一般宝宝4-6个月会开始出现爬行,个别宝宝会出现早晚的差异,但是都不会超过1岁。当宝宝出现爬行意愿的时候,比如说看到爸爸妈妈拿着玩具在不远处,想上去却又爬不过去的时候,就会用站起来、走过去的方式来获取玩具,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宝宝学会爬行。 通过在旁边示范爬的动作,引导宝宝模仿。可以在前方拿个宝宝感兴趣的玩具,引诱他爬过来,鼓励他双手支撑着身子,使膝盖能够触及地面。逐渐增加距离,从1米到2米......循序渐进,直到宝宝能自如地爬行。 这个过程不需要着急,也不要强迫宝宝,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比如有些父母看见别的孩子都会走了,自己的宝宝还不会,就急得团团转,于是强行让宝宝学站,结果导致孩子发育迟缓。其实,宝宝在学走步前,会先练习站立,这是由生理决定的,是不能强求的。

曲静芳曲静芳优质答主

1~3个月:训练宝宝俯卧抬头、习惯环境和外界接触、训练抓握和发声、逗弄并教以应答、开始训练翻身。

4~6个月:继续训练翻身、训练宝宝做上下肢运动、继续训练抓握并开始给玩具、与宝宝面对面交流、开始训练坐、开始添加辅食并训练宝宝吸食橡皮奶嘴。

7~9个月:继续训练宝宝坐、继续训练抓握并训练捏取和换手、开始爬行训练、开始练习让宝宝独立站立、扩大与人的交往、继续训练听和发音。

10~12个月:继续训练爬行和捏取、训练手指协调活动、练习独站并开始行走训练、扩大食物种类并让宝宝自己进食、扩大听和发音的训练,并开始“再见”和“谢谢”等词的训练、扩大与人交往、训练宝宝脱衣服和扔东西等行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