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亮是什么?
月亮,古称太阴星或月母。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2016年之前)。 地球的卫星月球比太阳的密度(83kg/m^3)和体积(94.57%地球表面积)要小很多。对地球来说,月球可称得上是小球了。
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外,月球的质量和体积都在居第二位。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部分,明亮的部分叫做月亮正面,阴暗的部分叫作月亮背面。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造成月亮“永不下跌”、“面朝地球一面永远不被照亮”的独特景观。因为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倾斜角约为5°,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亮的一面对着地球,另一面则始终背向地球。不过,当太阳、月球、地球处于一条直线时,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日月同辉的景象。
月球约每47个地球日绕地球公转一周,平均周期约为27.3天;同时,它也在自转,自转周期约为27.5天。月球的朝向会频繁变化,但永不跌落。
近20年来,月球的磁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69年至1976年间,美国宇航局(NASA)的“阿波罗”号飞船登陆月球,将月岩送到地面研究,发现月球内部可能有铁镍质芯,形成至今仍活动的磁体。而2010年至2013年间,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飞掠月球时,探测到的月球磁场是过去60倍的强度,这意味着月球内部的金属核可能有一个大地震引起的扰动,并释放了被压抑的磁性。
关于月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就是由一颗大型行星分裂而成,因此月球很可能有大量的固体核--也许是由高碳材料构成的。这种固体核心可能会在数十亿年的时间里逐渐冷却并聚集,从而形成现在的月球。
另外也有人提出,月球曾经是围绕地球的一颗行星,后由于引力作用导致月球远离地球且逐渐坠入现在位于地球轨道内的轨道中。还有人认为,是在地球形成的同时或稍后不久,从星际空间凝聚成一个巨大的分子云,随后形成了太阳和月球。而月球则是通过一次甚至多次撞击才形成的。 当然这些都是假说,真正了解月球还要从我们对它的进一步探索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