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宝宝能喝糖水吗?
可以,但是没必要,因为糖水的口感肯定没有纯母乳或者配方奶好啊!而且你给宝宝喂的糖水浓度应该也不低吧? 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儿科学会都建议不要给婴儿和幼儿进食含糖饮料,包括果汁、含糖奶制品以及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咖啡、茶之类)等等。原因是这些含糖饮料含有大量热量而缺乏其他营养素,会导致肥胖风险增加及其他健康问题;另外,含糖饮料中的糖分容易对牙齿造成侵蚀导致龋齿。 而我国目前并没有类似的建议出台,只是强调不宜给1岁以内的婴儿饮用果汁等含糖液体食物而已。
其实这个规定也是很让人费解,难道就因为他们还没有发展出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么? 之前去超市买奶粉,导购特意跟我强调了下,“我们这里卖的鲜奶粉都是不添加白砂糖的!”当时我就有点汗。。。这要是在国外,可就是违法行为了吧… 不过话说回来,我倒觉得现在国内的食品安全水平已经很高了——至少比很多答主想象中的要高得多嘛~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还需要从两个角度出发来看待。一个是现实角度,一个则是哲学层面。 从第一个角度来看呢,我觉得国内家长之所以会给小婴儿吃甜味的东西主要原因还是出于一种“孩子爱吃所以就要给他吃”的想法吧…… 毕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小孩子喜欢吃的东西都会被父母视为宝贝。因此如果要说服父母“孩子还小不能吃什么什么的”,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父母相信“这个东西确实不好”才行。
然而实际上,像糖这样的东西本身并不是有毒物质,只是在摄入量上有所限制罢了。要让一些父母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其实还是挺难的,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注重口味的国家。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我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从源头上避免给小婴儿接触甜食比较好啦~ 当然,如果你能够很好地控制小宝宝对甜食的兴趣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多带他去外面接触不同口味的食物啦之类的= ̄ω ̄=
第二个就是从哲学层面上分析了。根据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观点,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形式:描述性知识(descriptive)、规范性的知识(normative)和目的论的知识(teleological)。 其中,描述性的知识就是指对于客观事实的陈述和理解,就像数学公式或物理定律一样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规范性的知识则是对行为规范的定义,它并不要求完全符合实际情况而是希望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行动。最后,目的论的知识则更关注于为什么要这样去做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答案。 在《趣味物理学》一书的开头,作者罗蒙诺索夫就指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秩序井然的世界,一切都是按一定的规律运行着的....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这便是目的论知识的典型代表之一。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发现,当谈到“为什么不让小宝宝吃甜食”这件事时,我们往往倾向于用规范性知识的框架来对其进行解释而非目的论的思考方式 ——而这大概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