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退烧针有哪些名称?
宝宝发热,家长最担心的就是烧出毛病,当体温超过38.5℃时,很多家长会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但用药效果不理想、孩子反复高热时,很多妈妈就会选择“打针”,也就是注射退烧针。 什么是退烧针呢?常用的退烧针主要含有一种药物成分——赖氨匹林,是阿司匹林的衍生物,有解热镇痛之效,适用于治疗婴幼儿的急性高烧。
因为阿司匹林已经使用多年且副作用明显,如引起胃肠道反应、诱发哮喘,所以目前临床推荐使用的解热镇痛药主要为赖氨匹林。 但需要注意的是,6个月以下的宝宝由于肝脏解毒功能不全,是不宜使用任何药物的,即使使用赖氨匹林,也应慎重,剂量要小。而1岁以下的宝宝应禁用本品。
除了赖氨匹林之外,临床上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退烧针,具体药物成分不同,适应证也有所差别,不过适用范围都是3个月以上婴幼儿及小儿。 比如柴胡注射剂,主要是由中药柴胡提取而成,具有解表清热的作用,可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烧;
又比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注射液,具有对抗免疫反应和减少炎症介质释放的作用,主要用于过敏性和变态反应性疾病,比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
还有甲泼尼龙注射液,也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消炎、抗过敏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用于结膜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等。 还有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属于长效镇痛药,可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使末梢神经系统得以抑制,起到降温作用,多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神经痛以及急性胃炎、慢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