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月出生的男孩多?
在旧中国,生育观念中,“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在民国时期乃至之前出生的女子普遍比较多。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府,最盛的时候“房成二十有多”(第七十二回);《金瓶梅》中,西门庆在世时,共有6个妾室,3个正妻,加上吴月娘的6个女儿,共计20人;而到了第八十九回,西门庆家族已经出现了“十数口人”(第89回)。 这些数字当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但也能管中窥豹。
至于原因,除了“多子多福”这一观念外,还有个社会现实——当时女性的生存风险远大于男性。无论出于对家族的负责,还是对自身危险的担忧,女性都倾向于多生子女。 不过,到了新中国建立后,这种情形有了很大改变。一方面是因为“生育计划”的推行,另一方面则是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
首先是在农村,过去那种“养儿防老”的念头逐渐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所取代,再加上计划生育的推进,女孩似乎更符合家长的预期。
在城镇,随着就业渠道的增加和女性地位的提高,生育观念也有了明显转变。尤其是在大城市,多数年轻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 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1975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中,大部分是独生子。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改革开放后我们这代人算是“改革一代”,下辈子可就要“孤单”了!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育观念又会发生变化。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少家庭都开始考虑“生多个孩子”的问题。尤其是当人们发现,过去那些“独生子女”的家庭,往往只生育了一个孩子。 于是,有关部门在编制人口统计资料时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漏报率”,即由于当年调查方法的原因,造成统计数据比实际数值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