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惊风怎么办?
惊风又叫高热惊厥、高热痉挛或称热厥。是小儿时病中较为常见的急重证候之一。中医认为是因小儿体禀纯阳,外感风邪,里热骤盛,热气乘肝,肝阳暴动,风阳痰浊之邪循经上扰清窍而引起,故把惊风的病因病机归结为“热,痰,风,惊,风”五大类,而“肝风内动”是其病变的中心环节,因此中医有“诸风之证,为患多端,莫不以肝为根源”及“小儿无病因肝”之说。惊风发作之时,除高热外,患儿突然四肢抽搐,两眼上视,牙关紧闭,甚则口吐白沫,惊厥昏迷。一般抽搐时间多为数分钟,少则数秒钟,重者可持续昏厥达数十分钟之久。惊风有急慢之分,一般病程在3个月之内者为急性,称为急惊风,病程超过3个月者为慢性,称为慢惊风,急惊风如救治不及或失于正确救治,易转为慢惊风,慢惊风较急惊风病情更为危重,发则必死,故旧有“急惊风死于旦夕,慢惊风死于床席”之说。急惊风的症状表现较为复杂,在古代医家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四种,即痰惊,食惊(涎惊)。热惊和惊惊。
惊风的症状
主要症状表现有高热(也有无高热者):惊厥,昏迷痉厥等,临床上又根据其抽痉的轻重,程度分为小厥,中厥,大厥等三厥。
小厥,患儿昏倒在地上,双手握拳,两臂上拱,两脚尖朝上,眼不闭,口不撮,口吐白沫。
中厥,患儿昏厥后两手紧握,两臂上拱,头歪向一侧或后仰,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口吐白沫,两脚尖上翘。
大厥。患儿昏厥后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目睛直视,两拳紧握,两脚紧蹬,强直抽搐,阵作性痉厥,喉间痰鸣。严重者可面色苍白,二便失禁,唇甲青紫并可能出现后遗症。
惊风的护理方法
引起儿童惊风的原因多而复杂。护理小儿惊风时,首先应做好预防工作:
预防疾病,体质偏弱者可以服一些补养气血的食物,或服用补气液。
要经常给儿童洗浴和拍打肌肉,这样能增强体质,防止受邪。平时还要经常喂鲜豆浆,吃猪脑、核桃和动物内脏等食品。
当惊风发生时,要针刺或用手指重按合谷、十宣、人中、涌泉、大椎、大冲等几大穴位。然后,将香油、菜油、豆油或皂矾研化后涂抹在患儿的合谷、大椎、涌泉等穴上,再艾灸百会、太冲、足三里等穴。
对惊风,还有一些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如给患儿饮适量葱白汤;用白酒加蜂蜜内服;用童便煎茶喝;用钩藤研末冲鸡蛋清饮服;以生萝卜汁加蜜糖服;以青竹沥加生萝卜汁服;用鲜车前叶捣汁服;用鲜何首乌根炖肉吃等,都有一定疗效。
在食疗上可用大红枣煎汤顿服,每日两次;或炖乌鸡喝;或煮扁豆排骨汤喝,以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