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菩提有什么作用?
“虎斑”是印度一种野生灌木的果实,这种果子外形类似橄榄,有人将它称为“海枣”或“橄榄果”。 这些野生的果子被采集后晾干,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制成棕黄色的粉末,这,就是著名的印度香料——黄姜粉;而将其浸泡在油中制作而成的黄色液体,便是印度香中的顶级品——“姜黄膏”(也叫作“印度甜茶”)。
作为世界三大香料之一,姜黄最早生长在南亚热带地区,现在则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的主要产区分布在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主要用于提取姜黄素和制造染料等。 在《齐民要术》里就有关于姜黄的记载了,晋代文人陶渊明也有“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薪仿樵叟,挈壶随渔父”之句,这里的“薪”指的就是姜黄。唐朝韩愈的《答张二十书》中有“姜薯可啖,姜茶可饮”的句子,说明唐宋时期人们就已经知道食用姜黄了,而且吃法也很多。
随着佛教在印度兴起并向东亚传播,姜黄也随着僧侣的脚步传到了中国境内。据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僧人“惟信善煮姜黄粥,色赤味奇”;宋代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中记载,地处西南的剑川有“姜黄树,僧作粥食之极佳”。佛教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姜黄在中国的普及。
除食用外,姜黄还被用作染料。宋朝时,苏州生产的吴绫非常受欢迎,它有个特点,“轻软、滑溜且不褪色”,这是因为在织造时里面掺有姜黄粉的缘故。元朝人钟嗣成的《辍耕录》还介绍了染布的方法:“先用皂角汁调黄淀粉为糊,印于绸上。却用老醋浸透,入皂荚水内开细孔,再用清水漂洗至淡黄色为上。” 用姜黄来染色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先要将布料泡在水中使其变软,然后才能着色。有些商家为了增加布料的颜色,会在水里加入明矾以增加浸湿时间。不过这种染色方法比较麻烦,且颜色不够鲜艳,因此没有得到推广。
除了做染料以外,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还有关于姜黄治病的记载:“诸疮痛甚者,煎水洗之;产妇血晕,嚼汁灌下;小儿惊风,但唾不发;眉棱骨疼,鼻窦炎,眼刺痛。并煎汤内服……又止疟疾,用醋蘸饭丸核,朱砂为衣,空心温酒送下。”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姜黄的主要功效在于抗氧化、抗炎、镇痛,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慢性炎症等疾病具有防治作用。 近年来有很多美容化妆品厂家打着“祛黄褐斑”的旗号,推销各种护肤品,这其中就有姜黄的成分。看来这小小的姜黄还真是个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