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细胞的作用是什么?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是细胞对抗原物质进行体内排除的首要机制,同时也是机体防御微生物入侵的首要屏障。 由吞噬细胞识别并摄取侵入体内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以及自身衰老坏死细胞和异物而形成吞噬体(phagosome)的过程称为吞噬作用或吞噬过程(图3-17-2)。 根据吞噬细胞的来源不同,吞噬作用大致可分为特异性吞噬和非特异性吞噬两类。
特异性的吞噬作用是由免疫激活系统(the activated immune system)所介导的。在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所释放的淋巴因子作用下,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树突状细胞系统等非特异性吞噬细胞体系被激活[4]。
在局部炎症病灶中,被活化的吞噬细胞通过其细胞膜上的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直接吞噬和处理由损伤部位进入的外源物;在系统性炎症反应过程中,被活化吞噬细胞通过其表面的FCεRI和FcγRIII结合途径,将抗原呈递给淋巴结中的B细胞,进而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吞噬细胞不仅直接吞噬和处理外来病原微生物,而且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通过其表面MHC分子将病原体相关抗原呈递给CD4+ T淋巴细胞,进而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吞噬细胞在免疫应答及预防病毒感染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非特异性吞噬是先天性免疫的一种形式。
它是在无特异性抗原刺激情况下,免疫细胞对异物所产生的消除反应。因此又称为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
在非特异性吞噬作用过程中,吞噬细胞通过酶链反应降解进入细胞的异物。第一步是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使噬菌体颗粒进入溶酶体,成为具有消化酶类的细胞器;第二步是水解消化异物。在溶酶体膜上存在有酸化磷酸酶,能使蛋白底物的半胱氨酸残基氧化,使底物分子变性,从而起到消化作用。溶酶体内还有核酸酶,可水解核酸类成分。上述消化产物最后经溶酶体膜上的Na+/H+泵输送到细胞质内,再经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生成ATP,以供给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除了以上两种类型之外,近年来研究还发现了一种新的吞噬模式——未成熟型吞噬作用 (immature phagocytosis). 这个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吞噬作用的以往认识。这一新发现的吞噬作用不需要免疫系统的参与,不引起炎症反应,不诱导抗体产生,也不依赖于MHC分子和辅助性T细胞。它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的未成熟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所表达。目前对于这种行为究竟有何意义尚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