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胺嘧啶作用原理?

逮雪梦逮雪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乙胺嘧啶(ethylamino-pyrrole)又名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A)。1960年由法国罗氏公司发现并开发成为抗疟药;由于对疟原虫的杀灭作用强、毒性低且用药期间不会产生耐药性,现已成为抗疟剂中的主要成员;201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该药物为首选耐药疟疾防治药物[1]。

乙胺嘧啶属于抗叶酸制剂,通过干扰噬异尖线虫的叶酸代谢途径而阻断其生长繁殖。 首先,在叶酸代谢过程中,乙胺嘧啶被还原成二甲基四氮唑甲酰基嘌呤(dmtcp),而后者在细胞内被转化为5-氨基水杨酸(5-asa)和氨基脲(amino urea)。 其中5-asa是叶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它的积累会导致DNA合成受阻而引发细胞毒性反应。 乙胺嘧啶抑制叶酸代谢的作用机制如图1中①所示。

乙胺嘧啶还能通过影响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 图1. 乙胺嘧啶抑制叶酸代谢的作用过程 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外周神经系统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相关。 高剂量(>6g/日)服用乙胺嘧啶可出现头晕、头痛、睡眠不良、乏力、情绪变化或精神病样状态。 更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周围神经病变(指掌麻木、感觉异常等)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焦虑、烦躁、幻觉、妄想、精神错乱、癫痫发作等)[4]。 对于老年患者以及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的患者,服用高剂量的乙胺嘧啶可能引起更为严重的毒副反应。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引起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另外,女性服药期内可能发生轻度贫血。 服药期还可发生轻度肝损害和急性肾衰竭,但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总之,虽然乙胺嘧啶有上述多种不良反应,但由于其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并且临床上用于抗结核治疗时能够显著缩短病程、降低中毒发生率,目前仍被广泛使用;同时,由于目前耐药问题日益突出,作为最先开发的抗疟药物,乙胺嘧啶仍将是将来攻克这一顽疾的重要“武器”之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