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为什么出生有黄疸?
一般新生儿(指24小时内出生的婴)黄疽主要在皮肤、巩膜及其他脏器,而脑神经组织则很少受累。
2~3周龄后,黄疽自始至终都有所减轻,4~5周龄时完全消失。少数黄疸持续半个月、1个月,或黄疸稍有加剧,黄疸指数达到峰值,但仍在20以下,这些都属于生理范围。
如果黄疸持续超过一个月,黄疸指数达到20以上,这时可怀疑是病理性黄疸,家长就应该带婴儿去医院检查。婴儿病理性黄疸多见于以下3种情况。
1. 新生儿黄疸、高胆红素血症。2. 败血症。3. 肝胆系统疾病。黄疸症状如果发生在孩子生后第一天即出现症状,或在生理性黄疸时期血清胆红素每12小时增高超过5毫克/公升(104微摩尔/升),或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55~342微摩尔/升时应及时就诊,因为胆红素对婴幼儿的大脑有损害作用。
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有:
1.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2. 胆道畸形。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胆道闭锁是指发生在胎儿或新生儿期,肝外胆道的先天性闭塞。3. 病毒性肝炎。
当婴儿出现病理性黄疸时,除黄染外,常出现清醒状态欠佳,食欲差,精神不好,体温可能不正常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他去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药,甚至进行日光照射和输液治疗,或服用药物。因为病理性黄疸往往由于疾病的原因,对婴儿的智力发育也会产生影响,所以一定要到医院,请专业医生在治疗。
据我国儿科专业文献报道:30%~55%的新生儿可出现生理性黄疸,其中25%有黄疸出现,但可自然消退,不须治疗。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但不一定都是疾病的表现。生理性黄疸多属正常新生儿的光敏反应,由于血中胆红素增高而致皮肤、粘膜和眼球巩膜等被黄疸所感染,这是新生儿生理的特点。
正常生理过程产生黄疸,黄疸值不高,不超过12mg/dl(24小时),且生后第6天开始消退,第7天光敏反应消失,即黄疸开始下降,第10天黄疸全部消失,故称生理性黄疸,又称“代谢性黄疸”。若胆红素过高,超过光敏反应的范围,且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第5天黄疸不降,甚至反而加重,第14天黄疸仍未消失,即为病理性黄疸,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缺陷,常使小儿瘫痪残废。